为全面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规范》(GBZ 331—2024),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具体内容解读如下:
1. 明确技术服务范围: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现状评价、防护设施与防护用品效果评价等被纳入规范管理。
·强调对放射性因素、物理因素及化学因素危害的全流程监测与评估。
·要求机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合同评审、检测流程、报告审核等关键环节。
·新增“委托检测”规范,明确样品采集与分析不得外包,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2.机构与人员要求升级:
·要求机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合同评审、检测流程、报告审核等关键环节。主要责任人对技术服务工作全面负责,技术负责人和质量控制负责人加强全过程管理。
·人员资质:专业技术人员需达到技术评审考核评估要求,并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培训,评价项目组必须包含行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卫生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和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安全防护:放射卫生检测人员需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必要时携带便携式剂量报警仪。
3.新规出台后的亮点与重点:
1. 首次纳入放射性危害专项检测
针对核工业、医疗辐射等场景,新增放射性气溶胶、氡及其子体浓度等检测规范,填补行业空白。
2. 防护设施效果评价强制化
企业需定期对噪声、振动、高温等防护设施进行效能检测,并提交评价报告,未达标需限期整改。
3. 个体防护用品适用性检验
护听器、呼吸防护装备等需通过“适合性测试”,确保劳动者佩戴有效,杜绝“形式化防护”。
4. 数字化与档案管理升级
技术服务档案保存期限至15年,电子化档案需具备可溯源性,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结束语:
新《规范》的落地,既是职业卫生领域的技术革新,也是企业合规管理的重要转折点。
新《规范》为职业卫生强制性标准,从数据真实性,到保障劳动职业健康,将推动企业构建更科学、透明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同时,对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标准的正式施行将是我国职业卫生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迈向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